新聞中心
news information
新聞檢索
SEARCH
2021年12月,由中國化學工程華陸公司設計的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2.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這是多晶硅被列為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產業項目以來,多晶硅建設工程首次獲得的國家最高等級的工程質量獎。
多晶硅是太陽能光伏電池產業、半導體工業和電子信息產業中重要的功能性材料,被譽為“產業發展基石”。它是硅材料產業鏈中十分重要的中間產品,按照純度可以分為太陽能級和電子級。2005年前后伴隨全球光伏產業迅速發展,太陽能電池產量快速增加,引發了全球多晶硅“缺貨潮”,市場供不應求,迎來井噴式發展。
然而,一邊是全球火熱的行業發展,另一邊卻是國內無米為炊的窘迫困境。由于多晶硅生產技術被德國、美國、日本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彼時中國95%以上多晶硅材料依賴進口,并且國內生產規模小、工藝技術路線不完整、環境污染重、消耗成本高,多晶硅行業一直戴著“高污染、高能耗”的帽子,成為制約信息產業和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在國外實行嚴格的技術封鎖下,中國多晶硅生產面臨嚴重的“卡脖子”風險。如果不能實現多晶硅自主化國產化,那么 我國很難從一個光伏產業大國真正成為一個光伏產業強國。
為改變技術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華陸公司憑借自身在有機硅、三氯氫硅合成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充分發揮企業自主研發技術工程化優勢,由技術專家陳維平牽頭組建多晶硅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團隊,著手多晶硅核心工藝開發。在國外技術封鎖、國內缺少資料,沒有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技術團隊發揚“能啃、敢啃硬骨頭”的精神,舍棄了幾乎所有的休息時間,一頭扎進研發工作中。他們反復鉆研、仔細推敲,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攻克了還原爐高壓啟動、冷氫化、精餾、尾氣回收等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攀登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不到1年時間,成功掌握冷氫化核心技術,建立了更為節能完整的多晶硅生產工藝,填補了我國在多晶硅生產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產品完全達到了太陽能級和高純度電子級的國際水平。
2007年,由華陸公司負責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的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500噸/年多晶硅項目成功投產,正式結束了國內多晶硅千噸級以上無法量產的歷史。該項目創造了當時的“3項世界第一”,即同類規模項目建設施工周期最短、單位產品規模投資最少、技術創新水平最高。公司冷氫化技術在江蘇中能的首次成功應用,并不斷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上取得突破,優于國外先進技術水平,一時間引起了全球多晶硅行業的關注,推動多晶硅格局發生重大變革。2009年,國外企業開始陸續向我國主動轉讓冷氫化技術,轉讓費迅速下跌。
華陸公司在多晶硅技術工程化上取得的突破,極大緩解了當時國內多晶硅市場供給嚴重不足的問題,對于保障國家產業發展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除了承接多晶硅工程項目之外,公司還積極參與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的制定工作,先后完成《多晶硅工廠設計規范》《化工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監測站設計規定》等,為先進技術國產化和知識共享做出了重要貢獻。
技術創新永無止境。從年產1500噸規模起步,華陸公司不斷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形成了3000噸級、6000噸級、10000噸級、15000噸級、30000噸級等一系列完整的多晶硅技術工藝包,實現多晶硅產品由百噸級到萬噸級的跨越,主要消耗指標優于國際先進水平,生產成本更是降低了95%以上,直接帶動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至火電先進水平,為我國多晶硅及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據工信部統計,2021年國內多晶硅年總產量達到50.5萬噸,光伏產品出口超過284億美元。
目前,華陸公司總體設計產能占到全國總產能的93%以上。近兩年所承擔的多晶硅設計項目達產后,預計可貢獻清潔能源年發電約200GW。按火電測算,減少煤炭消耗約1.2億噸標煤,降低碳排放3.5億噸。
大力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華陸公司將矢志不渝堅持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多晶硅品質,努力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力爭使生產成本再降低10%,切實為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健康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貢獻央企力量。